文化和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吸引力、亲和力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将“文明之城”作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提出“全面弘扬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城市文明新风尚”,直接道出了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方法论。一座崇德向善的城市,必然是文化繁荣、精神丰盈的城市。从常态化启动两江四岸核心区“无人机灯光秀”到首次发布重庆城市精神,从深入推动巴蜀文… 社区是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走好“基层路”,选调生的脚步要勤、要实、要稳,放下“书生气”、多沾“泥土香”,这既是工作方法论,也是成长必修课。脚步要勤,多串门才能知冷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区工作的“活字典”,不在档案袋里,而在居民的屋檐下、晾衣绳旁,选调生初到社区,最怕“坐在办公的地方里想当然”。要勤听百家言… 如今,教育的功能不再是少数人晋升的阶梯,而是全体国民自我发展与国家进步的共同引擎。职业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中被重新审视。与此同时,兼具“开放、全纳、灵活、终身”特质的开放大学不仅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翼,更以其独特的制度设计、技术禀赋与价值追求,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实践范式,或可重塑职业教育的边界与形态,逐步构建起“面向人人、服务终身、赋能产业”的新型教育生态。正是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归宿与力量源泉。近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进一步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目标,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治理。这些论述擘画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蓝图,为党员干部指明了行动方向——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造福人…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使命重任。在基层一线的实践熔炉中,需以“三为”立心铸魂,以“三不为”正身立行,在砥砺奋进中书写青春答卷。为担当奋进的“实干家”,不为避事畏难的“躺平者”。“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担当精神是青年干部的立身之本。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在矛盾化解的最前沿,处处可见青年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有的扎根偏远山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作出明确部署,再次将群众的生活体验摆上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的积极回应,也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庆行动。 城市宜居与否,市民最有发言权。位于九龙坡区的民主村社区,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的配套家属区,随着城市变迁,这一曾经的地… 作为应对复杂局面、推进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硬素质,问题意识深刻体现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担当的负责任精神。习深刻指出,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一定要具有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清醒正视问题的态度以及自觉处理问题的行动力,慢慢地加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面对问题的态度,如同一面镜子,…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激发内生动力是关键。《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作出部署,彰显了以改革增动能、添活力的鲜明导向。绿色低碳发展事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色、事关永续发展根基。从“强制减排”到“自主减排”,通过两个市场互补衔接、相互连通,有效调动全社会减排积极性,正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建设统一市场、用… 如今,许多舆情由小变大最后演化成信任危机,其根本,往往在于应对格局不够。 今年以来,许多重大舆情,如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防城港“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等,都表明若党委、政府在应对舆情时,仍停留在过度敏感、惊慌失措的阶段,不把舆情应对当作改进工作、赢得民心的机会,那么它只会今天消了明天又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易发高发,且难以预测。各级… 城市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一座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需要“合理的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的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是新重庆城市发展的必答题。日前,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工作的目标方向,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着眼优势互补、功能协调持续推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位列第一,… 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是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在部署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时,也释放出“创新制胜”的重要信号。 创新,正在驱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重庆在创新赛道上步履不停,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市级以上科创平台基地数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公司数等方面不同程度倍增,全市综合科…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一些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与政绩观不正确有关,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组织部门要把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 春华秋实一甲子,团结奋进写新篇。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们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参加和支援西藏建设、关心帮助西藏发展进步的人们致以崇高敬意。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滋养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60年前,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伟大跨越,西藏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也是治理能力的“实践考场”。为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做减法”,而是要直击痛点、精准施策,通过制度优化与技术赋能,让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转向“主动作为”,真正的完成治理效… 2024年4月,习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顶级规模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务实举措,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以党建引领为“根”筑牢治理根基。党建引领为构建超…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激发基层活力、赋能干部担当吹响了号角。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担当;轻装,是为了更快地前行。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系统思维,聚焦权责赋能、科学考评、机制创新,坚决破除桎梏,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将减负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强大质效。以权责厘清破除“小马… 大国经济,有其“大”,亦有其“重”。2024年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沉甸甸的数字,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安全,关乎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习强调:“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