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近期发表的、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的一些重要研究的摘要进行汇总。如果读者对某一个研究感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查阅该研究论文的原文。世上本来没有可靠结论,研究文献多了,就成了可靠结论。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对不同饮食模式影响心脏代谢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纳入99项随机临床试验,涉及6582名不同健康情况的成年人。 结果显示,与自由饮食相比,所有间歇性禁食和持续能量限制饮食策略均有助于体重减轻。在所有饮食方法中,隔日禁食的体重减轻最显著,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得到改善。 减重方面,与自由饮食相比,隔日禁食的减重效果最佳,平均减重3.4kg,其次为5+2轻断食,平均减重2.36kg,持续能量限制平均减重2.11kg,16:8禁食的减重最少,为1.72kg。 心脏代谢方面,与自由饮食相比,限制性饮食策略下,参与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变化。隔日禁食参与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心脏代谢指标改善。 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 期刊发表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下图),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尤其是地中海饮食,与痴呆症风险明显降低47%相关,地中海饮食在所有痴呆结果中显示出一致且最强的关联。 分析了UK Biobank数据库中超12万人,年龄在37-73岁之间,女性占54%,通过饮食信息计算出4种饮食评分,包括推荐饮食评分(RFS)、健康饮食评分(HDI)、地中海饮食评分(MDS)和MIND饮食评分,分析了4种饮食模式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平均11年的随访期间,共有621名参与者被诊断出患有痴呆。 分析发现,与最低评分四分位数参与者相比,地中海饮食评分最高四分位数参与者患全因痴呆的风险降低47%,MIND评分最高组患全因痴呆的风险降低39%,推荐饮食评分最高组患全因痴呆的风险降低34%。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如图),遵循EAT-Lancet饮食模式有助于延长寿命,不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还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该研究分析了13444名美国中年参与者,基线时没有心血管疾病,通过饮食信息评估了EAT-Lancet饮食评分(PHDI),在平均29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5074例心血管疾病事件,2512例心血管疾病死亡,8436例全因死亡。分析发现,与PHDI得分最低的参与者相比,得分最高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3%,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膳食酸负荷衡量的是膳食对体内酸碱平衡的整体影响。高酸负荷饮食可引起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进而诱导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堆积,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甚至骨质疏松相关。 Frontiers in Nutrition杂志发表一项研究(下图),是基于超重成人随机交叉试验的二次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地中海饮食,低脂纯素饮食可明显降低膳食酸负荷,且该变化与体重减轻相关。这一“碱化”作用可能是纯素饮食促进减重的独立机制之一。 膳食酸负荷是衡量膳食对机体酸碱平衡影响的重要指标,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办法来进行评估:潜在肾脏酸负荷(PRAL):基于膳食中蛋白质、磷、钙、钾、镁的摄入量,估算食物代谢后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净内源性酸生成(NEAP):在PRAL基础上,结合受试者身高和体重等体型因素,进行更个体化的酸负荷计算。 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如红肉、奶酪、鱼类等)因富含蛋白质和磷,代谢后产生较多酸性物质,导致PRAL值呈现正值,从而增加体内的酸负荷;相比之下,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因富含钾和镁,展现出显著的碱化效果,其PRAL值通常为负,有助于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发表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下图),通过复杂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系统揭示了葡萄糖限制通过外泌体-免疫调控轴影响肺转移前微环境的新机制,并提出了代谢与免疫联合干预的潜在治疗策略。提示极端低碳水饮食(过度控糖)会抑制肿瘤的生长,但也可能促进肿瘤的肺转移,因此,需要谨慎评估代谢干预策略的系统性影响。 具体而言,尽管通过低碳水饮食或原位代谢受损导致的葡萄糖剥夺会抑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但同时会通过肺巨噬细胞耗尽自然杀伤(NK)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肺转移。在临床上,在 15 种癌症类型中,低葡萄糖代谢与术后两年内更高的复发率相关。 Nature Aging 期刊发表来自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下图),分析了4个群体,包括2个工业化生活方式群体(意大利和新加坡各一个)和2个非工业化生活方式群体(玻利维亚和马来西亚各一个)。结果发现: 在2个工业化生活方式群体中,细胞因子的炎症衰老数据结构上相似,并且炎症随年龄而增加,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但在2个非工业化生活方式群体中,细胞因子的炎症衰老数据很不一样,炎症水平与年龄、慢性疾病无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炎症衰老在工业化生活方式群体中更为常见。而在非工业化人群中,由于感染环境的不同,炎症衰老可能不存在或表现形式不同。 研究者指出,炎症衰老并不是人类衰老的普遍现象,它高度依赖于环境和生活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可能是炎症衰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非工业化人群的高感染负荷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炎症衰老的典型表现。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研究(下图),UK Biobank 队列中26774名参与者,年龄在64岁或以上。在平均13年的随访期间,共有89.55%的参与者活到80岁,60.76%的参与者活到80岁且没有患上15种主要慢性疾病,实现了健康长寿。 分析发现,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比,拥有6-7个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人,活到80岁或以上的几率增加120%,活到80岁或以上且没有患上15种主要慢性疾病的几率增加117%。足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慢性病、全因死亡风险,从而延长健康寿命。 该研究中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少久坐、健康睡眠、不肥胖、避免吸烟、从不喝或少量饮酒。具体定义如下: 1️⃣健康饮食:满足以下至少4项条件。红肉每周少于2份;加工肉类每周少于1份;新鲜水果或蔬菜每天不少于3份;全谷物每天不少于3份;精制谷物每天少于1.5份;鱼类每周不少于2份;少盐; 2️⃣规律运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3天进行高强度活动(每次至少10分钟); J Nutr Health Aging期刊发表一项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下图),在天津两家医院开展,纳入96名65-75岁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两次饮用200mL“无A1β-酪蛋白牛奶”【能够理解为A2β-酪蛋白牛奶,简称“A2牛奶”,实际为A2脱脂奶粉冲调】,另一组每日两次饮用200mL 传统脱脂牛奶【含A1β-酪蛋白牛奶,可简称“A1牛奶”,亦为脱脂奶粉冲调】,干预90天。 结果发现,与传统牛奶组相比,A2牛奶组在多项认知测试中表现出更优的改善效果,生活品质更高,左手肌肉握力极大改善(右手则没有差异)。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钙吸收指标及骨密度标志物均无显著组间差异。但A2牛奶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相对更好一点儿。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露丝与布鲁斯 - 拉帕波特医学院的研究(下图),通过人体、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饮用含白糖的饮料会导致肠道细菌的 DNA 发生“翻转”(DNA 倒位),进而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 DNA 倒位是指细菌基因组中存在一些可反向排列的 DNA 片段,通过翻转这些片段,细菌能快速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不同环境中“切换”功能。这种机制能帮助肠道细菌应对环境压力,保护自身生存。 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它在预防肠道炎症、加固肠道粘液屏障、抵御病原体入侵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科学报告》杂志发表来自中国的小鼠实验研究(下图),阿斯巴甜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表观遗传修饰,激活促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进展。 截止到 2025 年 8 月 12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401865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