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宫、示弱、反杀、收权:娃哈哈的继承人战争 发布时间:2025-05-07 04:19:17  来源:bob电竞入口

  近十年中国资本圈最精彩的富二代接班故事,毫无疑问是宗馥莉拿下娃哈哈的博弈。

  2024年7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发了一封致全体员工函,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对她的管理合理性提出质疑,因此她决定辞去杭州娃哈哈副董事长等职务,不再参与公司管理。宗庆后是2月去世的,从公开信来看,直到半年之后,宗馥莉不仅没有让娃哈哈的老臣臣服,大家还一起逼着她辞了职。

  仅仅一周之后,杭州娃哈哈又悄悄发布了一则公告,说经过股东们的友好协商,宗馥莉将继续履行她在娃哈哈的管理职务。又过了一个月,宗馥莉就升任了杭州娃哈哈的董事长,而几位和宗庆后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则在同一时间集体退出了杭州娃哈哈董事会。

  短短一个月,从被逼宫下台到成功收权,宗馥莉靠什么在顷刻间扭转乾坤、赢下娃哈哈管理权之争?

  娃哈哈是宗庆后在1987年筹集资金创立的,当时国内对于个人开办私营企业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很多私企大部分会选择挂靠在国资下,这种企业被叫做“红帽子企业”。娃哈哈在当时挂靠在了杭州上城区国资局下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上很多人会说娃哈哈是一家国企,但事实并不如此。

  90年代时,国家开始推行企业改制,很多民企都借机摘掉了红帽子。宗庆后也想摘帽,但当时的娃哈哈已经是年入好几亿的企业了,持股100%的地方并不想放手。来回掰扯了几轮,双方各退了一步,在1999年后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局面:国资还是杭州娃哈哈这家主要公司的大股东,持股46%,宗庆后和员工们花钱从国资手里买回了54%的股份。

  自己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企业,被分出去一半利润,宗庆后和娃哈哈的老人们当然不甘心,他之后也多次和地方讨论过让国资退股的事,可都没能推进下去。宗庆后只好另辟蹊径,联合娃哈哈员工持股会成立了一批投资公司,如浙江真宗投资、浙江启力投资等,并向外投资了不少做包装、营销和生产的子公司,然后又把娃哈哈的业务分散在这些子公司去做,很多利润也通过这一种方式回到了宗庆后和娃哈哈员工们手里。

  2000年后,娃哈哈还曾和法国达能有过一些资本纠纷,当时作为娃哈哈董事长的宗庆后为了避开纠纷,另外成立过一批和娃哈哈员工都没有股权关系的公司,其中就包括一些以宗馥莉名义在境外注册的公司。这些“编制外”的公司到后来,也开始承接一些娃哈哈的代加工业务。

  借助不断开枝散叶,娃哈哈拓展出了上百家公司,这一些企业不仅经营着各种和娃哈哈相关的业务,还拥有了娃哈哈、爽歪歪、非常可乐、营养快线等一大批咱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在2025年之前,娃哈哈爽歪歪等核心品牌的商标权都握在上城区国资当大股东的杭州娃哈哈手里,乍一看,此公司就像是整个娃哈哈集团的母公司,掌控着娃哈哈的命脉。

  但圈内师老师仔细扒了一下这上百家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现其实这个母公司,已经逐渐被架空了。娃哈哈的这些子公司里,和国资有关的杭州娃哈哈直接投资的只有12家,并且它们的大股东大部分都是宗馥莉或者宗馥莉控股的公司。

  而剩下的公司,大多直接和杭州娃哈哈没有股权关系。比如负责电商业务的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幕后股东涉及了三家公司,而这三家公司的幕后实控人都是宗馥莉;再比如负责娃哈哈经销商业务的娃哈哈宏辉食品、浙江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杭州宏胜营销等公司,都是由宗馥莉的公司宏胜全资控股的。

  换句话说,从包装到电商再到经销商,支撑起这个有着数万员工的饮料帝国的资源,现在大多都在宗馥莉的掌握之中,国资参股的那家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除了手里有商标,2023年的实际员工数还不到400人。

  因此宗庆后在采访里总是说,娃哈哈是一家民企,而2015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宗庆后的传记里透露,国资在娃哈哈集团里的股份占比,已经不到2%了。

  股权被分散稀释,意味着利益也在此基础上重新分配,而这也是娃哈哈矛盾的根源。

  娃哈哈每年几百亿的营收,都装进了不同的口袋。比如娃哈哈的商标使用费,2025年之前属于杭州娃哈哈,国资、宗家、老员工们都能参与分成。但有的钱,比如代加工环节的利润,国资就分配不到;部分业务的参与方可能只有宗馥莉控股的公司,那这些钱就装进了宗家控股的企业里,即便是娃哈哈的老股东也分不到利润。

  如果娃哈哈一开始就是一家股权明晰的企业,你按照合理的股权分配来看,创始人本来就应该拿大头,也无可厚非。但娃哈哈的股权问题这么多年下来,早已成了一笔糊涂账,所以面对这种分配的方法,一些老员工就对公司的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不满,但是碍于宗老的面子和威严,并没有把事情闹僵,而宗馥莉上台后的一些举措,则让表面上的平和也没办法维系了。

  这家宏胜,就是娃哈哈和达能纠纷期间成立的公司之一。虽然早期它的业务是给娃哈哈做代加工,但它是由宗馥莉100%控股的公司,和娃哈哈没有股权上的联系。2007年,宗馥莉加入宏胜,并在日后成为了总裁。所以宏胜可以看做是宗庆后为宗馥莉接班准备的一块磨刀石。

  宗庆后把不少娃哈哈的业务分给了宏胜做,以至于到后来,宏胜的利润一度都比娃哈哈高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让一些老人感到了危机感,而宗馥莉如此不留情面的换人,杭州娃哈哈的股东自然坐不住了。

  可坐不住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的杭州娃哈哈好比是东汉末年的天子,手握商标、是娃哈哈的面子,但真要掐起架来那就是空架子,真正有权有资源的,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枭雄”——而他们在实际业务运营中,都听令于这个帝国真正的话事人,宗庆后唯一的女儿,宗馥莉。

  因此,看上去很像是另外的股东赶走了宗馥莉,可实际上不过是稳操胜券的宗馥莉上演的一场逼宫戏罢了。

  注意看她在辞职公告里说的话,她只是不再管理杭州娃哈哈和杭州娃哈哈持股的公司,剩下那100多家公司可一点没撒手。这更像是在说,咱们各自算算手里的牌,下边那些配套公司,你们自己看看能调动哪个?商标在你们那,但是包装瓶包装纸物流运营营销全是我的人,咱们看看,到底是谁离不开谁?况且就算我不在管理层,我还有杭州娃哈哈3成股份,离了我,你们能盘活这局棋吗?

  离了宗馥莉,别说盘活整个公司,娃哈哈的生产也许都没办法运行下去,所以才会只过了一周,就把她请了回去。归根结底,宗馥莉能这么快反杀,是利用了父亲在过去20年里布好的局,走完最后一步,解决了很多娃哈哈的历史遗留问题。

  2024年底,娃哈哈工会退出先后退出了娃哈哈两大关联公司真宗投资、广盛投资,两家公司变为宗馥莉全资控股,而今年年初,娃哈哈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后者的大股东正是宗馥莉的公司。也就是说,现在娃哈哈所有值钱的资源,都攥在宗馥莉手里了。

  为什么宗庆后在的时候不把这样一些问题解决,非要等女儿接班了,让她和老弟兄们闹得这么难看呢?那是因为这父女二人也不是统一战线的,在娃哈哈的事情上,他们已较劲了十几年了。

  2004年,宗馥莉从美国大学毕业回到娃哈哈上班时,有记者问宗庆后,打算啥时候让女儿接班?宗庆后说,10年后他70岁时就会退休,这几年先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然而10年后,当媒体再一次问到这事时,他却说:70正是拼的年纪,我还打算再干20年。

  这听上去是宗庆后不服老,但实际上当时的宗老,对于宗馥莉会不会来接班也充满了疑惑。在同一时间的另一次采访当中,宗庆后说:娃哈哈作为一家非公有制企业,让管理层来接班也可以的。

  宗庆后为什么犹豫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宗馥莉在国外呆的时间很久,眼光和国内的不太一样。这话说得很委婉,可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二人在娃哈哈的发展问题上,已然浮现了很大的分歧。

  宗馥莉也是个猛人,曾当着媒体公开批评娃哈哈的经销模式、渠道布局太落后了,她认为父亲应该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帮他管娃哈哈,可紧接着她又强调了一句:我估计没有人能够融入到我们公司的文化。

  娃哈哈的公司文化是什么?一位宗庆后的老员工说,娃哈哈最大的企业文化,就没有人可以和宗庆后说“不”。宗庆后在世时,凡事都喜欢大包大揽,事无巨细都要审批,据说早年买个扫把都得他签字。一直到2016年,娃哈哈甚至都没有一个副总。因此宗馥莉形容娃哈哈是有家文化的公司,而宗庆后毫无疑问就是大家长。

  宗庆后常说,在中国做生意,老板得用个人魅力来掌控员工。宗庆后不会轻易开除员工,哪怕员工犯了大错误,比如曾经有经销商贿赂娃哈哈的员工被发现了,经销商去找宗庆后说几句好话,这犯错员工居然就没事了。而且娃哈哈的很多老员工因为有股份,赚的都很多,在人均工资一两千的2000年,靠分红就能年入几十万。

  可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宗馥莉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东方的人情文化,她觉得父亲这么管公司,让娃哈哈的公司制度形同虚设,很多员工每天就等着宗庆后发号施令,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宗庆后管不到的地方,很多人就习惯性躺平,比如有的地方的超市开了十年,娃哈哈业务员居然只上门推销过一次,农夫山泉的业务员一个月却能上门4次,那业务自然也就被抢走了。

  2013年,已经是全球第五大饮料公司的娃哈哈营收782亿,达到了历史最高。但往后几年,娃哈哈的业绩反而由盛转衰,营收一路降到500亿上下。反观农夫山泉,营收从100多亿涨到400亿,和娃哈哈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宗馥莉才会公开批评自家企业的很多制度落后,需要改革。而娃哈哈集团也承认,分红让员工变得安逸,企业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

  2013年,宗馥莉曾提出娃哈哈应该大力去搞电商,但是宗庆后本人非常不喜欢也不看好电商的发展,他觉得手机再快方便,大家总还是要去线下逛商场的吧?电商促销是破坏实体经济,娃哈哈就应该坚持传统的多层经销商模式和严格的价格体系,不随便参与网络价格战。

  随着宗庆后年纪慢慢的变大,宗馥莉进入到了娃哈哈管理层,开始接手公司事务,她的改革才线年她上任娃哈哈销售公司副总第一天,就开掉了两位科长,出任娃哈哈公关部部长后,公关部一个月内走了一半的人。但这种激进的、撕破脸皮的改革方式,显然不是重情重义的宗庆后希望看到的。他曾经批评宗馥莉办事的方法不符合中国国情。但他也找不到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女儿的改革,所以最后选了个折中又很滑稽的方式,他居然把被宗馥莉开掉的人悄悄请回来,给个新职位,留在自己身边工作。

  在正式掌权娃哈哈后,宗馥莉的更多改革想法终于得以落地,包括改造销售经营渠道、加强对经销商的考核、首次采用竞标的方式筛选经销商、改革年终的分红机制等等。

  在2024年的娃哈哈职工大会上,宗馥莉表示她更想在“家文化”的基础上,用拼搏的企业文化成就奋发向上的娃哈哈。2024年,娃哈哈营收大涨40%,重新再回到了700亿,宗馥莉不仅成了中国女首富,也给这场延续了十余年的父女之争,画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

  或许有人觉得,宗庆后的办事观念太过于陈旧、给娃哈哈的发展埋了太多的雷,但要知道,娃哈哈发家的时候,正赶上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时期,中国人对怎么做市场、怎么办企业毫无头绪,宗庆后被迫给企业戴上帽子又拆分股权是一种无奈,是摸着石头过河途中必经的曲折。在不成熟的市场下,假如没有他的大包大揽,如果他不用人情世故团结整个企业,娃哈哈也许就无法杀出重围。

  相反,强调拼搏文化的宗馥莉看似不近人情,但今天的市场,无数后来者对于饮料之王的王座虎视眈眈,对手可不会和你聊人情冷暖,资本世界里只有你进我退、你死我活,宗馥莉想要留娃哈哈在舞台之上,就只能用一套更冰冷的制度重新去改造这家企业。

  宗馥莉在很多采访里说她崇拜父亲,但更想超越父亲,但对于现在的娃哈哈来说,品牌形象老化、缺乏新的龙头产品等问题不是换几个高管、经销商就能完全解决的,属于她的挑战,也才起步。